|
惊!屠呦呦团队多年终找到新发现--智康体检惊!屠呦呦团队多年终找到新发现 6月1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接受专访时透露,其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获得新进展,再次给广受疟疾侵害的地区带来福音。
也就是说,如果研究顺利,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有望解决。
一、青蒿素是什么?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C15H22O5。早在1972年,屠呦呦和同事们提取到了这种无色结晶体,她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现在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获取。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二、疟疾又是什么? 疟疾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致,因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发冷”、全身发抖,俗称“打摆子”。临床上有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三日疟四种类型。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繁殖,继而感染并破坏血红细胞,不断繁殖、不断破坏,导致人体发病。
三、症状 感染者一般会在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7天或7天之后出现症状。最初症状可能较轻,并因此而难以发现是疟疾。
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持续几分钟后开始发烧,热度可以高达40℃,经过了3~4小时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发热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
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胀。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甚至危及生命。
四、有什么危害? 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凶险型疟疾可出现因脑、肝、肾、心、肺、胃、肠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等症状,如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 相关阅读
文章分类:
健康知识
|